close

★講在書聚之前
有一次去福山國中看了黃尹歆老師的一堂閱讀課,那時用的文本是《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當時就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棒,自己也很喜歡這本書,我還在想若我要帶閱讀課時會怎麼來詮釋這本書?由於是非連續文本,不若小說容易讓孩子喜愛,因此引起閱讀動機就需下點功夫,於是我在回覆黃老師的觀課紀錄的回饋裡寫了這麼一段話:

 

我想我會先把我的人生經歷一一搬出來,尤其是很痛很難過的那種,拿出來作為範例和學生討論。或者將我的故事,加點虛構,增加戲劇性,一邊講一邊問學生接下來會如何發展?請各方說法提出來討論,學生喜歡聽老師遇到挫折沒處理好越搞越糟的情節,最後老師遇到貴人贈書,就是這本《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看完時驚為天人,每天膜拜後才肯上床睡覺,因為發現人生有了中心目標,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有了一套既定的標準,這時要趕緊說說自己是如何把書上的五大準則拿出來用用,結果怎麼樣。實在是我有幾次這種上閱讀課的經驗,小孩笑得東倒西歪,他們還會把我的糗事回家跟父母分享。

投影片1.JPG

不過我把這本用在成人的讀書會裡,另也邀請幾位孩子一同參與,在這樣的組合之下,我不太好意思搞這種演出,應該說我演不出來,因為有大人,然後我要演的並不是真的事情,所以放不開只好放棄,再加上孩子們都看了這本書,那麼好像也沒必要再額外引起動機。

 

★開始囉!
這次書聚參與的人有大人也有小孩,其中有一對是母子,擔心小孩在家長面前不敢暢所欲言,所以先來道開胃菜,暖一下氣氛,並且用寫的。若剛好是母子或母女,我會藉此進行核對彼此的想法。

投影片2.JPG

問題:請以自己的父母或孩子為對象,舉出他們一件你認為很好或不好的事,並指出符合或不符合書中裡的哪個準則。

 

孩子們的回饋:爸爸很怕冷,常會要我們關掉冷氣,但在臥室裡睡覺時,明明不會熱,爸爸會蓋上厚棉被並打開冷氣,我們都得聽話。這一點也不「尊重別人」。

 

聽到這裡我立刻想到自己家裡的例子,由於婆婆是和我們一起住,家裡大大小小事情,只要她看見了,她就會想要管,有次先生出門去銀行辦事,出門前婆婆囑咐天冷要加上外套,但先生不這麼覺得,沒有理會就離開了,沒想到婆婆拿著外套趕到銀行要先生穿上。這樣的行為著實讓人震驚,現場更是令人尷尬與無奈,難道長這麼大會不知道冷了該加衣服嗎?而這種強迫你必須聽她的話的行為也絕不是只有這次。

 

大人常以我們自認為對的事情加諸孩子身上,脅迫要孩子聽從,書裡提到「尊重別人」就是要用別人希望的方式對待他們,但我們常常先入為主,接著搞得氣氛緊張,關係不和諧。

 

孩子的回饋:常常和妹妹爭執有或沒有,過程覺得很不公平,不符合書裡說的「要公平」。(有點忘記孩子寫的完整內容了…)

大人回饋:妹妹平時不太會要求要買什麼東西,所以當妹妹鞋底磨平了,便幫她買一雙新鞋,沒想到換鞋頻率比妹妹高的哥哥居然說為什麼他沒有新鞋,哥哥覺得不公平。

 

由於兩個回饋都與公平有關,於是一起講。這位夥伴不明白哥哥已經常換鞋了,這次讓沒什麼物質慾望的妹妹換鞋,竟會讓他覺得不公平。這裡我先分享了我小時候的一個經驗,我說當年我和妹妹身高已經一樣高了,媽媽買了一件洋裝給我們,一件怎麼兩個人穿呢?我真的很喜歡那件洋裝,正在想該怎麼搶過來時,我妹妹居然說給姊姊穿好了,其實我妹真的常把一些好處讓給我,妹妹這個放棄的舉動,讓我記到現在,只要我有什麼可以分享的,我會優先想到她,當年妹妹的看似放棄,其實可能得到更多。

 

提這件事是想讓孩子知道,有時候爭贏了,拿到公平正義,然實際上失去得更多,尤其在家裡和父母手足,更不是爭公理的地方,但這些道理我也是年紀大人才懂。

 

其次,當了媽媽之後才深深發現,當年父母的很多決定無關乎偏心。當必需撐起一個家的時候,要考慮的事情須以一個家為單位進行衡量,例如經濟有限的狀況下,錢財的支出必須計較再計較,因此就會有買一份,讓手足分享共同使用的情況發生,或者先幫一個人買,下次再幫另一個人買。

 

我問在場的孩子,會因為爸媽做了衡量家裡經濟狀況後,所做的看似不公平決定,而認為爸媽對你們的愛是有不同的嗎?孩子搖搖頭,應該是有懂吧!

 

大人回饋:跟小孩約好的事情,但事後沒按約定做到。

 

媽媽表示像使用手機前有約法三章,但也許是沒有徹底執行,所以界線模糊了,孩子也不清楚可以或不可以,因此彼此對手機的使用就會出現爭執了。

這是「立法太嚴,執法太鬆」的後果呀!台灣很多現象都是如此,如騎乘機車必須戴安全帽,但事實上警察很少開罰單,於是很多人帶著僥倖的心理,或以為這條法律已經很少在執行,就不戴安全帽上路,一旦被抓了,便會覺得很不舒服,甚至覺得為什麼只抓我不抓別人,實在不公平。

這裡有讓孩子表示看法,不過孩子對自己不遵守規定的行為應該知道不對,但大人沒有徹底執行,真的會讓孩子遊走在可以和不可以界線,標準模糊時就會有紛爭。

 

★請問書裡提出五個人生準則,你覺得哪一樣最難做到呢?

大部分的夥伴表示「要公平」最難做到,因為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想法不一樣,儘管用同一方式對人,還是會有人覺得不公平,實在是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有異。我也有同感!

也有夥伴說是「尊重別人」很難做到,但他的意思是,每次跟妹妹溝通,換來的都是凶巴巴對待,一點也不被尊重。

 

★案例討論
進行方式:由小孩回答時,則由大人擔任智囊團,用思考帽來提供看法,這樣比較不具針對性。反之,亦然。

 

投影片3.JPG

《問題一》
意外得到的高分,是幸運還是不勞而獲?(引自《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

我的數學不是很好,期末考得了A,真的讓我很驚訝,我知道我並沒有考得那麼好,是老師算錯分數了(很諷刺吧?),因為這樣我在班上的排名變成B,而不是我應得的C。B在成績單上實在好看多了,所以我根本不想跟老師說,而且,是老師自己犯的錯,為什麼是我受到處罰。我不想告訴任何人,因為我怕有一天會傳到老師耳裡。我只是想要好成績,這樣不對嗎?

1.這樣的行為和五項人生準則有哪些不符合呢?(小孩)
2.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小孩)
*請智囊團(大人)戴上愛德華思考帽子提供建議吧!

小孩皆表示和「要公平」有關,有人會先拿別人的考卷來對對看,說不定還有改錯的,等確定之後再找老師﹔也有孩子說會直接告訴老師,畢竟別人有努力,但自己努力不夠,不應該拿這樣的分數。

另這問題其實也與「尊重別人」有關,我若是老師,我會希望學生告訴我﹔夥伴也認為和「讓事情更好」、「不要傷害人」有關喔!

智囊團黃帽:說實話別擔心,重點是學習的過程與態度。
智囊團黑帽:對別人不公平、會良心不安、被發現欺騙時會得到更嚴重的處罰。

《問題二》
別看,這是我的隱私!(此題為自己設計)

 

投影片6.JPG

PPT上照片引自中學生誌

 

投影片7.JPG

「媽,妳怎麼可以偷看我的Line!還害我被誤會『已讀不回』!」小明脹紅著臉嘶吼著。

小明媽一派輕鬆地說:「因為你都不跟我講學校的事,我才會想關心一下,怕你交到壞朋友。且我只是看而已,並沒有在上面幫你留言啊!」

小明聽完更火了:「媽,妳會害我以後沒辦法在那個群組裡聊天了啦!大軒他們知道妳會偷看Line,就不會想再留言,然後我就變成害群之馬了。」

小明媽雖然覺得有點兒不好意思,但還是覺得這是父母管教權的行使,當然可以這樣做!

1.這樣的行為和五項人生準則有哪些不符合呢?(大人)
2.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大人)

大人表示與「尊重別人」、「要公平」有關,因為自己不希望別人這樣對待自己,那麼就不要那樣對小孩﹔並且既然出於愛小孩,那麼也要注意「不傷害人」和「讓事情更好」。我們在場的大人很開明,都不會去做這種事!

小孩智囊團黑帽:1.小明媽應放下屠刀立定成佛!
2.小明媽不太尊重人,被發現了不認
錯,還認為是自己的權利。

小孩智囊團黃帽:媽媽只要好好跟我們講,我們可以交付手機的,而不是偷偷的看,這樣會革命的。 
(上面這孩子的話很有警示味道!大人要小心!!!)

《問題三》
被好友排擠了!(此題為自己設計)

投影片8.JPG

小品和言言是好朋友,同時也是班上的風雲人物,而言言還有位同班且很要好的男同學阿志。不過因為言言和阿志走得太近,讓阿志的女朋友美娜打翻了醋罈子,認為言言要搶走她的男朋友,並到處跟同學講,鬧得人盡皆知。而言言還因此被班上同學孤立了,頓時變成班上共同敵人,言言好想轉學。小品氣不過言言被欺負,便在臉書上寫著:「美娜自己管不好男朋友,到處散布謠言誣賴別人要搶她男朋友,簡直是垃圾一枚…」但沒想到小品的仗義執言,卻得不到言言的感謝,還被言言說多此一舉!小品究竟哪裡做錯了?
1.這樣的行為和五項人生準則有哪些不符合呢?(小孩)
2.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小孩)

小孩表示與「尊重別人」、「不要傷害人」有關,不應該在網路上罵人,可以找老師想辦法,或是謠言一出來時,雙方應該講清楚,而不是放話。

小孩的說法好理性喔!最好他們平常也是這樣。現實學生生活蠻多這種糊里糊塗幫好友出氣的例子,結果惹得自己一身腥,還得不到感謝,真冤枉!設計這題其實是有目的的,在場夥伴說我的用詞好文雅,真實的情況是比罵「垃圾」還難聽啊!

智囊團黑帽:言語也是一種傷害,不會讓誤會解開,反而需要冷靜處理。

智囊團黃帽:謠言止於智者,站在言言這邊,給言言溫暖,不加入攻擊的人,要當個腦袋清醒的人。

智囊團綠帽:言言可以告訴小品,很感謝她的仗義,但去傷害另一個人不是自己所希望的,撤下留言,兩人一起向美娜說明並誠心道歉。(私以為這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果然是行家提供的意見!)

★寫在最後

這次的讀書會特地讓小孩一起參與,是因為我準備要討論的問題都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但又不想讓孩子覺得大人在說教,同時也想讓大人知道小孩的想法,於是量身訂做了兩題,使用作者的五個人生準則,並加上愛德華先生的思考帽為討論方式,對事不對人。希望這本書能在大家心裡留下一些些漣漪。

另外我們還討論到給小孩使用手機的衍生問題,一旦父母開放小孩使用手機,若沒有嚴格執行彼此約定,只會生出更多問題。

以我自己的孩子為例,女兒國二了,至今沒有手機,只有必要時,例如戶外教學外出,才會給他一支古董手機(只能接收撥打電話),所以孩子平時完全沒有可能濫用手機的機會,或是流連在與同學的群組裡面參與一些沒意義的漫罵留言。

有小孩會認為沒有加入班上群組,就會少了朋友、少了話題,這情況我在女兒身上沒發現有這種困擾,好的朋友若因為你沒群組裡就不理你,那沒這種朋友也還好吧。除此,小孩的腦袋裡不用裝那些八卦也不錯,還可以把心思多放一些和我們聊天和功課上面。

據在國中任教的夥伴表示,學生群組裡所使用的字眼粗俗到超乎你想像……

至於會不會有不會使用網路的問題?不會!家裡都有電腦供他們使用,等高中就會讓他們攜帶手機,使用手機的技術不用很久就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悅讀 的頭像
    愛悅讀

    悅讀閱讀

    愛悅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