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發想-問題意識產出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是一篇很適合討論的故事,可以討論「什麼是慈悲」,也可以討論「慈悲在法律的界線」,甚至把「慈悲」換為「公平」或「正義」。在備課的時候一直覺得很難,難在如何讓學生有感覺「什麼是慈悲」,如果直接告訴孩子什麼是慈悲,我會覺得這堂課沒意義了,更何況我的答案也不一定對呀!且有些答案我們可是花一輩子的時間在了解,那麼在短短2小時的課裡,更無須在正確答案上著墨。
於是我決定不講「什麼是慈悲」,而是用問題去凸顯「有個東西卡卡的」,這個「卡卡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我想帶著疑惑去思考,不用在這次的課堂上馬上有了方向,而是讓不斷思維的後座力,隨著時間慢慢發酵,相信會更有感覺。
■高利貸惹人厭?
放高利貸違法嗎?在課堂上並沒有正式討論,但是看見孩子們寫的心得裡,覺得高利貸沒有違法,安東尼歐自己還去找夏洛克借錢,則過去安東尼歐對夏洛克的辱罵實在沒道理。
˙夏洛克能經營高利貸,相信在當時威尼斯法律裡是合法的,不然早就被抓啦!但大家在不爽什麼呢?
˙夏洛克放高利貸,大家都清楚啊,你可以選擇不要去找他,那麼究竟大家在不滿什麼事呢?
˙如果是基督徒經營高利貸,大家會不爽嗎?
˙如果高利貸是合法,那麼還不出錢來時,夏洛克雖是刻薄點,但也還在法律範圍內討債,這樣大家究竟在不爽什麼?
˙是因為欠錢的人是弱勢嗎?所以激起大家的同情心嗎?
以上純是針對孩子的心得給的另外的想法。
★進入課堂
■《威尼斯商人》故事背景
這堂課是由我來講故事,不同以往由學生在家自行閱讀完畢。
我很喜歡邊講故事邊帶入問題意識。課堂的開始,我講述了16世紀的威尼斯城邦的社會狀況,異族人猶太教人在威尼斯的辛苦生活,故事的主角夏洛克是一位專門放高利貸的人,在被排擠和瞧不起他們猶太人的社會中求生存,為了生活猶太人總是忍辱撐著,在符合威尼斯法律規範下兢兢業業,然還是遭逢基督徒們的冷言熱諷、甚至是誹謗唾棄。而另一主角安東尼歐,是一位高風亮節的年輕人,為了幫助好友巴薩尼奧去求婚,恐需錢救急,找上了夏洛克,安東尼歐平常就討厭夏洛克,朝他吐口水、當狗在踢是時有的事,但需要錢還是得找仇人夏洛克幫忙,夏洛克認為不在此時復仇就枉為猶太人,於是兩人在契約裡言明,若逾期無法還錢,安東尼歐必須割下一磅肉作為賠償。
圖片來自youtube電影截圖
■到期錢未歸還,就必須割下身上的一磅肉作為代價?請問這樣的契約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
針對孩子們在跑象限時,覺得割下一磅肉是不合理的。我問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大家覺得一磅肉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於是我問:如果今天契約裡的違約條件是「安東尼歐的媽媽必須到夏洛克家裡幫傭一個月」,合理嗎?孩子們紛紛點頭。
這時我再把問題換個角色:「安東尼歐的阿嬤必須到夏洛克家裡幫傭一個月」,合理嗎?這時大家遲疑了,然後告訴我「不合理」。
但為什麼角色年紀變大了就不合理了呢?大家覺得不合理的標準究竟是什麼?是因為阿嬤年紀大比較弱勢嗎?有孩子說媽媽在呀,怎麼會是阿嬤去幫傭呢,所以不合理。
有沒有發現其實大家的標準可能都不一樣,但好像有東西卡卡的,說不上來,那個卡卡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是傷到我們善良的心嗎?你的心和我的心有沒有一樣?我沒講明,故意留給大家思考空間。
但針對「合法或不合法」,孩子們表示不能傷害身體,或是做些有關殺人傷害等事件,若涉及這些情事,該契約是無效的。我舉台灣民法契約自由原則,但其訂定是不能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或有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不然該契約是無效的。
我們民法的抽象規定是為了給執法者因應社會變遷而給的解釋的空間。但在威尼斯當時的法律契約的效力等同法律,就小說內容來看,似沒有例外構成無效的事由,所以違約條件是割一磅肉在當時是合法的。
圖片來自youtube電影截圖
波夏為了救丈夫好友安東尼歐,詢問了律師好友關於案件相關問題後,自己拿著該位律師朋友的委託信,假扮成法律博士進到法庭幫忙公爵審判。小說裡雖稱波夏為律師,但該律師在訴訟裡的角色似乎是審判者,又女扮男裝的波夏並沒有被在場的丈夫巴薩尼奧認出來。
波夏在訴訟的一開始,便以「慈悲」為由欲勸退夏洛克。於是講了下面一番話:
而這段話與《奇蹟男孩》裡:「仁慈與正確之間,請選擇仁慈。」意思很像!
左邊的學生用函數來表示「上帝」、「慈悲」、「神力」、「執法的人」、「公道」、「權力」,可以看出這孩子將人間「執法的人」運用了「上帝」的「慈悲」,將會產生「神力」的效果,很有創意!也表示這孩子有理解了這段話的意思。↑
波夏在訴訟進行時充分運用的攻防策略,我以PPT一步一步慢慢呈現波夏與夏洛克兩人間的三退三拒與三進三退。↓
攻防過程很精采,一開始以為波夏是站在法律這方,所以夏洛克很得意,然當波夏給了夏洛克撤回契約的機會,但他不願意行使時,波夏隨之而來的進攻不僅猛,而且殘忍,之所以覺得殘忍,來自於與波夏一開始的那番「慈悲言論」有關,以為波夏是欲使用上帝的慈悲來審判案件,沒想到卻是步步將夏洛克逼至絕境。
˙發現大家的疑問大多圍繞在安東尼歐拿了那一半的夏洛克財產,為何要等到夏洛克死後才能給他的女兒女婿呢?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耶~
˙有孩子提出為什麼要夏洛克改信基督教?若有看過電影,當看到夏洛克知道自己必須改信基督教時的那種痛徹心扉的神情,真的會很生氣很生氣,氣這些自以為自己是基督教就有多偉大的人。(這裡只針對故事內容,完全沒針對信仰基督教者不敬。)
˙也有孩子質疑,這樣的裁決怎麼現場都沒有覺得奇怪呀?我仔細核對孩子的奇怪是哪裡奇怪。
首先,安東尼歐的意思也能放進裁決裡呀?其次,改信基督教信仰都沒人覺得不對嗎?
關於安東尼歐的意思也能讓公爵參考,我想那時大概人治是可以動搖法治規定的,這點在先前討論過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裡也可以看出端倪。至於改信仰都沒有感覺不對?有孩子說就算有也不敢吧,出去會被揍…
■劇中人物「波夏」、「安東尼歐」、「巴薩尼奧」、「夏洛克」,你覺得哪一位「最」能展現「慈悲」精神?並說說看為什麼?(也可以都沒有,但同樣要說明理由。)
有孩子說是波夏。
也有人覺得大家都是站在自己是基督徒的立場在展現慈悲,甚至要夏洛克改信基督教,改變信仰是一件超級嚴重的事情,可能跟要他的命一樣嚴重,這真的是慈悲嗎?而那根本不是慈悲,所以根本沒有人是真正的慈悲。
那麼什麼是慈悲呢?課堂上我沒講我的看法,然我在孩子們的心得裡看到這樣的想法:
波夏有點得理不饒人,因為當時夏洛克有說願意拿回原本的財產,並且走人時,波夏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攔,我想如果她可以再慈悲一點,應該會讓事情變得更圓滿,雙方都很和平。
我回覆這孩子:的確,波夏這樣做讓人不禁懷疑,在法律攻防戰的開始,那番「慈悲理論」的言論,變得很虛偽,倒覺得是為了設下陷阱,讓夏洛克跳下去。
《威尼斯商人》裡的基督徒們,都是在做他們自以為是的慈悲,從一開始對異教徒的不屑與排擠,導致異教徒生活艱辛,到最後用基督教徒所制定的法律偏袒自己的教徒,處罰異教徒。
所以這些基督教徒們所謂的慈悲,在故事裡好像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為別人設想的慈悲。這樣什麼是慈悲?感覺到了嗎?我自己覺得慈悲必須是「讓人可以選擇良善生活的自由」,你覺得呢?
我的講故事進行到法庭攻防結束,後面還有一段就留給孩子們回家自己看囉!
共讀完《威尼斯商人》,原本裡面尖酸刻薄放高利貸的夏洛克,竟變成大家最同情、覺得最可憐的人。這裡要再次聲明,分享裡所說關於對基督教的不滿,純粹針對故事而已!
而在現實生活裡,我們自己有沒有用自己預設好的立場,去質疑別人為什麼不這麼做,如果別人也是過著良善生活,那麼似乎沒有理由去要求別人與自己同信仰、同生活模式。
■後記
學生問我莎士比亞本人歧視猶太人嗎?說真的,我沒研究過,但網路上看到網友的評論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莎士比亞真的歧視猶太人;另一種則是沒有歧視猶太人,但想藉由故事將社會現狀真實呈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