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學後沒多久,我在綜合課跟學生分享了美夢銀行這本書,結果我迴響超好的,因為學生聽完故事後,居然有幾位做了自己設計的美夢卡給我,由於當時講故事時並沒有講完,接下來就不停地被學生「騷擾」,因為他們好想知道結局,於是我搭著這樣的熱潮,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
首先我讓孩子們發揮想像力寫下美夢銀行可能的續集,當時我只發下一份學習單,然其中有兩位小朋友根本愈發不可收拾,拚命跟我要更多的學習單,事後我在欣賞這些學習單時,已經是驚嘆連連,心裡想若這麼精彩的續集只運用在學習單上面多可惜,於是我請學生們利用稿紙寫成劇本。
某位小朋友的學習單,還有分「第幾幕」喔!
在寫劇本之前,我請學生將各個角色的個性區分開來,並逐一描述,這樣在寫劇本時,才不會從頭到尾個性改來改去。
B組人物大解剖
A組人物大解剖
B組的劇本人物太多,細心的編劇還製作了一份人物關係表。
寫劇本時我將班上分成兩組共同討論,這時不斷聽到他們瘋狂的笑聲此起彼落,走近瞧瞧才知道,他們在研究劇情,只要討論到引爆點時,就會忘我且充分融入角色故事中,然後連我問啥都沒空理我。
人物解剖完後就開始寫劇本,當然有交代一下,要依場景的不同分幕次,每個角色說的話,一定要在上面或下面加個括弧,裡面要寫當時的情緒感受和動作,還有可以加上旁白。
A組劇本
這時我心裡又想,這麼的熱絡,只寫劇本表演一下,似乎又太小家子氣了,因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啊,於是靈機一動,立馬跟全班宣布「我們要公演」。全班氣氛瞬間凝結,這時聽到不遠處傳來幾位帶著驚恐且不敢置信的嘟噥聲:「我們不會啦!」、「那太難了!」、「做不到啦!」,說真的,我也沒帶過這種活動啊,但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直覺告訴我,已經到這種程度了,要做就要做大、做漂亮、做到難以忘記,於是我用很堅定的口吻告訴學生:「對,我們就是要公演,做就對了。」然後我沒聽到任何的抗議聲,且學生們用很快的速度讓自己接受不久後要公演自己產出的東西,他們很投入啊!可見他們是很愛公演給大家看這檔事,只是沒有人帶著他們前進、沒有人給他們舞台、也沒有人給他們勇氣。
至於我呢?我是他們的靠山,不能害怕的,勇往直前就對了!萬一搞砸了呢?這種事不會發生,是為師則強的概念在支撐著我!
B組劇本
這個班級一共13位學生,分成兩組,每組的編劇都是兼導演,組員必須聽從導演的指揮,雖然學生少好帶領,但這一班可是有那種情障的學生,必須靠心理醫生輔導控制,且不只一位,只是有的不用醫生介入,因此每次排演時,不時聽到有人在叫囂對罵,若我沒及時控制場面,打起來是非常有可能的。
除了吵架以外,排演過程的不順利原因可能來自於組員不專心,如有人隨便以對,搞得導演跳腳﹔也有人嫌自己戲份無聊,以至於排演就會搗蛋,諸如此類,每次綜合課的排演時間,其實我常常很煩,很希望早點脫離美夢銀行的緊箍咒。
為了讓排演更有效率,我訂出了時間表,包括製作邀請卡、和確定公演時間,果然時間一敲定,大家積極多了。我們學校每個年級只有一班,五年級例外有兩班,所以製作邀請卡並不困難,每張卡片都是小孩自己創作,但…….我居然完全沒有拍照,好想去跟老師們拿回來呀!
公演前一星期,我請學生們將平常我拍攝的照片做成影片,然後就出現了這樣的作品,小孩的創意真是無限,其實老師只出一張嘴啊!
公演前20分鐘布置教室
好戲上場
由於學生班上的投影機不清楚,因此公演地點改到自然教室,一下課便趕緊衝過來布置現場,其實他們好亢奮,在樓上發現校長從遠方徐徐走來,這時緊張的情緒逼近破表,這裡要感謝校長,聽學生轉述,由於去發送邀請卡時,剛好校長室的門是關起來的,於是學生利用下面門縫塞進去,多沒禮貌呀,若我早點知道,一定要他們親自邀請才行,但校長不僅準時到場,還第一個來,給學生們好大的鼓舞啊!
另外都快表演了,居然還可以突然耍性子罷演,原來是有位學生要利用番茄醬來呈現吐的結果,但怎知手一滑,整罐番茄醬應聲碎裂一地,而且還噴到衣服上,這位學生十分沮喪,直嚷嚷著不演了。我連忙趕過去瞧瞧情況,看到這副景象,我連忙安慰學生:「番茄醬噴得剛剛好啊,你看褲子上都是紅紅的,很像吐血喔!而且我們不能沒有你,你的角色實在太重要了,所以一定要上場!」還好最後有上台表演。可愛的是,嘴巴上沒有番茄醬怎辦?他們居然用蠟筆塗在嘴巴邊緣……
由於我們是利用星期五的綜合課表演,因此有課的老師學生們是無法過來的,但有這樣的場面已經很開心了,我從頭到尾都沒有去幫忙找人來熱場子喔,這點完全由學生去主導。
正式開演之前,先播放學生製作的影片,之後再由我跟現場來賓解釋今天這場戲的由來,以及介紹美夢銀行這本書,其實我完全沒準備要講啥,反正已經練就了沒準備也可以講一堆話的習慣,是老師的通病嗎?但事後回想,還是要準備,因為我漏掉好多沒交代呀!
班導英明,請來替代役大哥哥幫我們攝影。
道具都是學生自己設計製作
校長講評
最後終於結束了,我終於不用再每星期五美夢銀行了,感覺有點茫茫然,心裡想著,這次搞這麼大,那下次呢?
另外,我發現學生間和我與學生間似乎有些不一樣的氣氛在醞釀,這一次的團體合作,若能好好利用這個氣勢,也許可以讓學生導向正面積極的面向去,而不僅僅是一個難忘的回憶而已。
再者,學生利用這次的機會,證明自己也是有能力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願意付出努力去做,一定會有所表現留下來。希望學生可以把這份感動與經驗運用到很多事情上。當然我覺得自己收穫頗豐,不亞於學生,因為我自己也完成了一件我沒做過的事情,而在從事的過程中,在在都讓我見識到,只要大人放手給孩子們機會,他們可以做得遠遠超乎我們想像,我們只需要給鷹架、給舞台、給支持就夠了。